宋景诗:晚清农民起义领袖的抗争与悲歌

宋景诗(1842—?),晚清山东农民起义领袖,黑旗军统帅,是捻军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方抗清斗争的重要人物。他出身贫苦,早年因不满清廷苛政与地主压迫,于咸丰十年(1860年)在山东堂邑(今聊城)揭竿而起,组建黑旗军,提出“替天行道”“抗粮杀差”的口号,迅速集结数万民众,成为鲁西抗清力量的核心。宋景诗

宋景诗善于用兵,曾联合捻军张乐行部、白莲教起义军等多支反清武装,屡次击败清军。1861年,黑旗军攻占鲁西十余州县,威震清廷,清将胜保、僧格林沁先后率重兵围剿。因寡不敌众,宋景诗一度诈降清军,但不久后再度起义,转战直隶(今河北)、河南等地,坚持斗争至1863年。最终在清军全力镇压下,黑旗军溃散,宋景诗下落成谜,一说战死,一说隐姓埋名逃亡。宋景诗:晚清农民起义领袖的抗争与悲歌

宋景诗的起义虽以失败告终,但其反抗压迫的精神深刻影响了北方底层民众。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,20世纪更被改编为戏剧、电影(如1955年电影《宋景诗》),成为近代农民抗争的象征。透过他的一生,可见晚清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农民阶级寻求出路的悲壮历程。宋景诗:晚清农民起义领袖的抗争与悲歌-宋景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