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伦理学视角下,愤怒是否可能具备道德正当性?当它推动社会正义或对抗不公时,是否应被视为一种美德而非单纯的负面情绪?

亚里士多德在《尼各马可伦理学》中提出,愤怒在适度且指向正当理由时具有道德价值。例如,对系统性压迫的愤怒可能激发改革行动,此时它体现为“义愤”(righteousanger),成为道德勇气的催化剂。然而,其正当性取决于目标与表达方式——需区分破坏性的泄愤与建设性的批判。因此,愤怒的伦理地位是情境性的:当它服务于公正且受理性节制时,可被视为一种道德情感;反之则沦为恶习。在伦理学视角下,愤怒是否可能具备道德正当性?当它推动社会正义或对抗不公时,是否应被视为一种美德而非单纯的负面情绪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