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今天也要努力当只猫:慵懒哲学与生活仪式感》
清晨的阳光斜斜地铺在窗台上,我伸了个标准的“猫式懒腰”——后背拱成弧形,爪子(好吧,是手指)张开到极致,连脚趾都跟着用力。没错,今天也要努力当只猫。
人类总说要“自律”“奋斗”,可猫生哲学恰恰相反:能躺着绝不坐着,能眯眼绝不瞪眼,对世界保持三分好奇,七分冷漠。比如现在,我学着猫的样子,把脸埋进毛绒毯子里蹭了蹭,假装自己有一身蓬松的皮毛,然后理直气壮地摊成一张“猫饼”——这是今日份的“努力”,毕竟,放松也是一种天赋。
午饭时间,我盯着冰箱严肃思考。猫会怎么选?大概会用爪子扒拉两下最贵的三文鱼,然后甩甩尾巴表示“勉强满意”。于是我郑重地往碗里多倒了一勺鱼罐头(别问,问就是仪式感),顺便把牛奶换成酸奶——毕竟成年猫(人)都会乳糖不耐。
下午的工作?猫主子从不加班。我蹲在键盘上(误),用最慢的速度敲字,每十分钟就要学猫抬头望天发呆,美其名曰“灵感酝酿”。同事问我在干嘛,我答:“在实践职场猫态:看似摸鱼,实则暗中观察。”
傍晚是猫的狂欢时间。我追着一片飘过的树叶蹦跶了三圈,又突然静止,仿佛刚才的疯跑只是人类的幻觉。邻居家的小孩指着我对她妈妈喊:“看!那个姐姐在学猫!”——谢谢,这是今日最佳褒奖。
夜深了,我蜷进被子团成完美的圆形。猫的一天从不复盘,只有“满意”或“更满意”。闭上眼前,我对自己说:明天也要继续努力啊,当只合格的猫,比当人轻松多了。
(正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