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庙街烟火:市井江湖里的百味人生》
庙街的夜晚是从一盏昏黄灯泡下开始的。
大排档的油烟混着霓虹招牌的闪烁,算命摊前的铜钱叮当一响,卖唱老者的破锣嗓子吼着半调子的《上海滩》,穿拖鞋的食客和拎着菜篮的师奶擦肩而过——这里是香港最后的老江湖,一条用烟火气织成的市井长卷。
阿婆的煲仔饭二十年不挪地儿,锅巴焦香里藏着三代人的生计;纹身摊的“龙哥”边扎青龙边讲1983年古惑仔的传说,却偷偷给隔壁孤儿仔塞学费。凌晨两点,卖盗版碟的“盲辉”用盲文点算收入,转角麻将馆传来输光水手的骂声,而天光前,卖花姑娘总会给睡在纸板上的流浪汉盖件外套。
庙街从不说教,却把人生百味炖在一锅咖喱鱼蛋里。警察抄牌时小贩们一哄而散,十分钟后又默契地摆回原位;泰国佛牌铺紧挨着潮州纸扎店,信徒与骗子共享同一炷香火。这里的人信关公更信现金,可谁家孩子发烧,整条街都会翻出退烧药。
当叮叮车碾过油麻地的晨曦,庙街收起它的喧嚣。褪色的招牌在晨光中像老胶片,定格着那些为五斗米折腰的、为义气两肋插刀的、为爱情半夜哭醒的——所有在时代齿轮下倔强活着的,微小而磅礴的故事。